媒体关注

【生态环保督察】青山不墨千秋画 —— 宁夏贺兰山环境整治修复成效显现

阅读:3332 时间:2022-07-15 11:11

7月5日,沿着山路蜿蜒而上,大磴沟道路两侧刺槐、火炬、金叶榆排排成荫,枣树、杏树、桃树硕果累累。大磴沟位于贺兰山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段,这里一度渣石成山、尘土飞扬,如今旧貌换新颜,斑驳的山体露出了俊秀的面容,上百亩植被绿意葱郁。

图片

夏日贺兰山。本报记者 马楠 摄


眼前的景象仅仅是宁夏贺兰山环境整治修复成效的一个缩影。

贺兰山是宁夏的“父亲山”,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贺兰山丰富的煤炭资源曾经给当地带来财富,可是粗放管理下的无序开采也使这里满目疮痍,一些山峰变成了百米深的沟壑,剥离的渣石堆积成山,环境曾极度恶劣。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存在违法违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点名”。

2017年5月,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和铁拳治乱的顽强意志,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连续2年投入资金14亿元全力推动贺兰山环境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包括矿山企业在内的169个人类活动点位全部退出,整治点阶段性整治任务全面完成。2019年,在完成贺兰山保护区内生态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宁夏研究实施贺兰山一体化保护修复工作,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安排资金9.6亿元,重点对贺兰山保护区外围重点区域的45处煤矿、渣堆及崇岗和长胜煤炭集中区等,集中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阻击战,按照“一年整治、两年修复、三年提升”的思路,持续治理和逐步恢复贺兰山自然生态环境。

5年来,宁夏围绕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先后投入各类资金近150亿元,退出矿业权57个,减少煤炭产能1600万吨,拆除工矿设施437处,关停、取缔“散、乱、污”煤炭加工企业561家,整治提升126家,治理修复面积达40.5万亩,践行着“人不负青山”的生动实践。

石嘴山市境内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北到南全长89公里,总面积1312.6平方公里,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石嘴山市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清理整治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环境整治,指挥部将办公地点“搬”进贺兰山,深入山脉腹地“作战”。结合治理区域现状,采取削坡降级、顶部平整堆砌网格、马道堆砌土埂、坡脚干堆挡墙、沟道清理、坡面覆土、植树和种草相结合等治理措施进行环境改造提升。 

“以前我是大车司机,每天在山里拉煤。那会儿贺兰山被挖得千疮百孔,到处都是煤灰。2017年开始环境整治后,我进山种起了树,当起了大磴沟的绿植管护员。”7月5日,记者采访时在山里遇到了石嘴山市生态保护林场管护员牛建银,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山上的环境已经大变样,树多了、环境好了,游人也越来越多了。”

治山只为守一脉青山。贺兰山保护区管理局石嘴山市管理站站长郝小军感慨,随着生态修复工作的全面推进,“父亲山”已经逐渐具备了自然恢复能力。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满山的绿意,看着山里动物出没的身影,郝小军心情格外舒畅。

截至去年年底,贺兰山森林覆盖率增加0.2%,植被盖度增加5%;主要野生动物岩羊种群达到5万只,马鹿种群超过3000头,消失多年的雪豹重现身影;国家重点保护的四合木、沙冬青等野生植物生长范围不断扩延……“父亲山”恢复生机活力,也为山脚下的人们带来潜力无限的绿色繁荣。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对宁夏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工作给予通报肯定:宁夏把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头等大事,重拳出击,政策到位,全力攻坚,取得实效。宁夏在贺兰山筑牢祖国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决策和生动实践,也成为全国生态修复的十大典型案例之一,被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推广。

“十四五”,宁夏党委、政府将继续对贺兰山系统治理,巩固“父亲山”的自然生态功能。

青山不墨千秋画。这座承载历史、书写当下的巍峨山脉,正见证着“绿水青山”的生态愿景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美景。




版权所有: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Copyright ©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20001112号
地址:银川市西夏区高家闸贺管局 联系方式:0951-2153996 邮编:750021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195号